崎嶇的山道,迂回曲折,千百年來,甘肅隴南因山大溝深與外界聯系十分不便,落后的交通運輸成為長期制約這一方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
交通之變,路不再長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在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下,地方各級政府想方設法,開展了隴南交通大建設。隴南交通狀況發生了歷史性改變,如今,這里南下川渝、東進陜西、北上蘭州、西連九寨的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形成。從此,隴南的山不再“高”,路不再“長”。
武罐高速,是國家高速G75蘭海高速在甘肅隴南境內的重要組成路段。2013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實現了隴南到成都、重慶等地區的全程高速化,為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華南地區的經濟大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隨著長時間的運營,出現了一些實際問題。
“隴道難”,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由于該高速穿越秦嶺,橋梁隧道占比很大,加上眾多的長距離坡道、彎道,為高速管理部門保證車輛的安全行駛帶來了巨大考驗。其中上行線冉家山隧道群與階州隧道路面為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大型車、超寬車的長期爬坡、剎車的作用下,路面磨損得非常光滑,抗滑系數嚴重不足,車輛行駛安全隱患極大。
(施工前,隧道內,路面異常光滑)
武罐高速全長130.32公里。主要以橋隧為主,有橋梁122座、隧道46座,橋隧占到全線總長的69%,其中洛塘至終點段橋隧比例甚至高達93%。
此前,在該地區發生的的交通事故中,隧道內路面濕滑是造成事故的一大因素。尤其是在陰雨天氣,隧道內路面濕滑現象更為嚴重,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隱患。
新材料、新技術解決安全難題
這些年來,大道路業一直致力于高速公路安全養護,在養護新技術、新材料研發上面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公司建設了100畝的生產基地,組建了專業的研發團隊,推進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大道路業承擔了“水性環氧樹脂乳化瀝青混合料”國家標準的編制任務;開展了“水性環氧樹脂乳化瀝青超薄抗滑磨耗層”的研究及應用。
在冉家山隧道養護施工上,傳統的路面切槽的手段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道路業決定采用自己研發的新技術:水性環氧樹脂改性乳化瀝青超強抗滑表層(EAS),這種技術可以極其有效的解決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系數不足的難題,同時能改善路面存在的微裂縫,以及提升路面的防滲水性能。可以有效解決“隴道難”問題。
EAS采用水溶性環氧樹脂乳化瀝青為膠結料,與級配礦料拌和而成。該膠結料兼具環氧樹脂的高粘接性和乳化瀝青的施工便利性。且EAS還具有以下優點:
1.強度高,粘接力大,溫敏性低,抗車轍,抗水損效果顯著,更好保護路面結構,延長路面使用壽命。
2.可處治原路面磨損、老化、磨光、微裂縫等病害,提高路面宏觀構造深度和摩擦系數,有效解決山區公路路面抗滑能力不足的難題。
3.超薄,厚度僅有10mm-15mm,對隧道的凈高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對橋梁恒載增加較小。
4.常溫施工,降低能耗,不釋放有害氣體,環保節能。
5.施工時設備投入少,可不全封閉施工,綜合效益高。
嚴把材料關,狠抓工程質量
為了更好的把控新材料、新技術施工的品質,大道路業派出了碩士團隊組成的研發中心人員,配合工程管理部,時刻緊盯項目一線,把控施工質量。
對于原材料的選擇,大道路業的團隊就付出了心血。據項目現場人員介紹,水環氧項目主要原材料包括級配良好的石料和乳化瀝青以及質量較好的礦粉,其中在選擇石料時,要嚴格按照《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 D50-2017)及《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E40-2004)的要求。
標準就是標準,容不得半絲馬虎!最終他們長途跋涉,從項目所在地周邊多個料場取樣,選取符合規范要求的硬質耐磨礦料,按級配需要復配而成。
同時,項目部在隧道施工中嚴格按照隧道施工技術規范,狠抓工程質量,合理把握工程進度。雖然項目困難重重,但也擋不住大家要圓滿完成任務的決心,項目上的每一位成員都充分發揮了我們大道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題,保證在五一之前保質保量完工。
恪守安全規范,落實文明施工
安全警鐘日日鳴,平安大道天天行。安全問題是施工期間時刻不能放松的問題,在隴南,大道路業一線職工每天都必須進行安全培訓,操作人員和試驗人員必須按照規程進行相應的工作,后場人員十分注意用電安全,施工機械使用安全。
同時,大家落實文明施工規范。施工廢料不隨意傾倒,試驗室污物禁止隨意排放,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漸漸的,在大道路業施工團隊的精心養護下,一條濕滑路面從“問診”到“痊愈”,EAS超薄抗滑表層技術在隴南大展身手!
致力于創建專業化的道路養護品牌,是大道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希望有了大道路業對這條高速的安全養護,可以讓甘肅人民與周邊在人員、物資、信息交流變得更加安全便捷!